哥倫比亞咖啡豆特色介紹!生長環境、風味、等級一覽
哥倫比亞作為咖啡豆生產大國之一,對市場的影響力甚鉅,優異的品質使其深受歡迎,在全球咖啡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如果你還不認識哥倫比亞咖啡豆特色,本文將分享其生長背景、處理法、風味特徵、認證標章與挑選方式,讓你對手中的咖啡有更多的了解。
哥倫比亞咖啡豆是什麼?歷史背景與對世界的重要性
只要是出產自哥倫比亞當地,皆可稱為哥倫比亞咖啡豆。
當地高海拔、氣候條件與風土環境適合阿拉比卡豆的生長與風味發展,同時哥倫比亞為了保留品牌價值,目前只種植阿拉比卡,羅布斯塔仍在研究階段,尚未商業量產。
哥倫比亞種植咖啡樹的歷史最早始於 18 世紀末期,經過數年的努力,終於在 19 世紀初期成功商業化並運往海外,直到 19 世紀下半葉才成功奠定市場地位,成為重要的咖啡生產國。
時至今日,哥倫比亞咖啡豆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,美國農業部(USDA)的數據顯示,哥倫比亞從 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6 月,生產量為全球第三,占總量的 8%。
不僅如此,美國農業部於 2025 年 5 月針對哥倫比亞咖啡發布的《Coffee Annual》,該國咖啡出口超過 40 個國家,其中以美國為大宗,其次是歐盟、加拿大與日本。
【延伸閱讀】:【2025咖啡豆推薦】10款豆子介紹&3大選豆技巧
「哥倫比亞咖啡生產者協會(FNC)」是什麼?
哥倫比亞咖啡產業的發展,與哥倫比亞咖啡生產者協會(FNC)的推動密切相關。
哥倫比亞咖啡生產者協會全名為「Federación Nacional de Cafeteros de Colombia」,簡稱 FNC 或 Fedecafé,是帶領哥倫比亞咖啡不斷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機構。
哥倫比亞咖啡生產者協會成立於 1927 年,最初是由當地的農民自發性組成,為非營利性農業聯合機構,目標是促進咖啡產業的盈利與永續發展,同時提升生產者的福祉。
以下根據哥倫比亞咖啡生產者協會的官方資料,提供協會實際的工作項目:
1. 推動各項研究,開發適合不同產區的技術,藉此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咖啡品質。
2. 為生產者提供技術支援。
3. 負責咖啡收購與行銷機制,確保農民可以獲得最佳的售價,並確保買家有履行收購承諾。
4. 執行哥倫比亞咖啡的推廣與宣傳。
5. 實施各項有利於哥倫比亞咖啡的計劃。
哥倫比亞咖啡豆特色 1:常見品種
哥倫比亞咖啡豆的品種以阿拉比卡為主。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,哥倫比亞種植抗葉鏽病品種的比例已達 87%,相較於2010年的35%有了顯著提升,有效降低病害的發生率,使產量更加穩定。
以下分享常見的哥倫比亞咖啡豆品種:
基礎品種
* 鐵皮卡(Typica):最古老、最接近原生種的阿拉比卡品種之一,風味特徵是細膩、乾淨、甜感佳,帶有花香與柑橘調性,但容易受病害威脅。
* 波旁(Bourbon):鐵皮卡的自然變種,酸質適中,帶有水果、焦糖與巧克力的風味,口感滑順、均衡,層次豐富。
* 卡杜拉(Caturra):波旁的自然變種,植株矮小,可提升種植密度並增加單位面積產量。其帶有柑橘與焦糖味,以及明亮的酸質,但對於葉鏽病的抵抗力較差。
混種
* 哥倫比亞(Colombia) :由卡杜拉與帝汶混種(Timor hybrid)雜交而成,它同時保留了良好風味,並具備對葉鏽病的抗性,風味均衡而順滑。
* 卡斯提優 (Castillo):以哥倫比亞品種為基礎並進一步改良,其具有高產量與強大的病害抗性,因而受到農民們的青睞。風味調性多樣,從酸甜的水果到濃郁的巧克力都有,整體均衡順口。目前,卡斯提優已於 2024 年底正式發布升級版——卡斯提優 2.0,但因為才剛推出不久,所以目前尚未有實際栽種的資料可供參考。
* 塔比 (Tabi):由鐵皮卡、波旁和帝汶混種雜交而成,具有鐵皮卡與波旁的優質風味表現,以及帝汶混種的高病害抗性。常見的風味表徵為明亮的酸度與均衡的口感。
稀有品種
* 卡杜艾(Catuai):是蒙多諾沃(Mundo Novo)與卡杜拉的雜交後代,分為紅果和黃果,雖產量穩定,但對葉鏽病的抗性較差,風味表現以柔和甜感為主,帶有堅果、焦糖或巧克力調性,酸度較低。
* 帕克瑪拉 (Pacamara):由帕卡斯(Pacas)與馬拉戈吉普(Maragogipe)人工配種而成,其特色是果實碩大與風味複雜,帶有鮮明的果香、平衡的酸度,還有焦糖、蜂蜜或牛奶巧克力的甜味。
* 粉紅波旁(Pink Bourbon):近年在哥倫比亞精品咖啡圈特別受矚目的稀有品種。雖然名稱帶有波旁,但其實際演化與基因來源尚無定論。它以高甜度、濃郁花香、熱帶水果風味與柑橘調性著稱,整體風味的層次豐富、表現極具複雜度。由於粉紅波旁的甜度很高,因此很適合進行各種實驗性處理法。
【延伸閱讀】:咖啡豆種類有哪些?一篇看懂品種、產地、處理法差異
哥倫比亞咖啡豆特色 2:生長條件與產區
生長條件
* 海拔:大多圍繞著安地斯山脈種植,平均海拔 1200~2300 公尺之間。高海拔地區具備涼爽氣溫與明顯的日夜溫差,同時擁有多樣化的微型氣候,這些條件有助於延緩咖啡果實成熟,使咖啡豆發展出更豐富且多變的風味。
* 年均溫:17~24℃。
* 年降雨量:2000~3000 毫米。
* 土壤:多為火山土壤,富含礦物質與具有良好的排水性,為咖啡果實提供充足的養分。
* 氣候:通常有明顯的乾濕兩季。乾季有利於咖啡樹開花結果,濕季則提供充足的水分。氣候條件因地區差異而產生多樣微型氣候,進一步影響咖啡風味。
* 產季:由於產區南北跨幅較大,哥倫比亞咖啡一年可迎來兩個產季,主產季約在每年 10~12 月,次產季則落在 4~6 月。然而,由於各省份的緯度與海拔、地勢條件不同,不同產區的咖啡樹開花與成熟時間錯開,使哥倫比亞成為少數全年皆有新豆可供應的產國之一。
產區
哥倫比亞咖啡豆的產區涵蓋全國多個中部與西部省份,根據 FNC 官方數據顯示,目前全國有 22 個主要產區,種植面積總和約 88 萬公頃。
* Antioquia(安蒂奧基亞省)
* Bolívar(玻利瓦爾省)
* Boyaca(博亞卡省)
* Caldas(卡爾達斯省)
* Caqueta(卡克塔省)
* Casanare(卡薩納雷省)
* Cauca(考卡省)
* Cesar(塞薩爾省)
* Choco(喬科省)
* Cundinamarca(昆迪納馬卡省)
* Huila(薇拉省)
* La Guajira(瓜希拉省)
* Magdalena(馬格達萊納省)
* Meta(梅塔省)
* Narino(納里尼奧省)
* Norte de Santander(北桑坦德省)
* Putumayo(普圖馬約省)
* Quindio(金迪奧省)
* Risaralda(里薩拉爾達省)
* Santander(桑坦德省)
* Tolima(托利馬省)
* Valle del Cauca(考卡山谷省)
特別的是,位於中部的 Caldas、Quindio、Risaralda 又稱為「咖啡三角區」,
雖然佔地面積不大,但因為該地區是哥倫比亞咖啡文化的核心,對全世界的咖啡有著重大影響力與意義,因此於 2011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。
哥倫比亞咖啡豆特色 3:處理法
哥倫比亞咖啡豆使用的處理法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:
水洗處理法(Washed Process)
哥倫比亞咖啡豆主要採用水洗處理法,這種方法有助於展現豆子的明亮酸質與乾淨的風味輪廓,也使不同產區的風味特色更為明顯。
處理過程是先去除果實的果皮、果肉與部分果膠,接著浸泡在水槽中發酵,完成後將殘留的果膠與雜質清洗乾淨,最後乾燥脫殼即完成。
日曬處理法(Natural Process/Dry Process)
日曬法使咖啡豆的甜感較高,酸度柔和,並擁有濃郁的花果香氣,整體的口感厚實、層次複雜。
其流程是將完整的咖啡果實置於地面或棚架上曝曬,咖啡豆會在過程中吸收果皮、果肉與果膠的風味,完成後才去除,最後再脫殼取豆。
【延伸閱讀】:日曬、水洗咖啡處理法差別?了解風味特色、適合對象
厭氧處理法(Anaerobic Fermentation)
為追求風味創新與辨識度,哥倫比亞部分咖啡農園積極導入實驗性處理法,,其中厭氧發酵在當地已快速發展。
厭氧發酵是將咖啡果實放置在具有單向排氣孔的密閉容器中,果實會在發酵過程代謝出二氧化碳並逐漸充滿整個容器,
同時將殘餘的氧氣排出去,使內部變成低氧或無氧的環境,有助於提升特定酵母的活性,
並抑制部分微生物活動。完成之後,才會進入日曬、水洗等處理程序。
經由厭氧發酵的咖啡豆,最典型的風味特徵是帶有酒香調性,其餘則會根據不同的處理法而有口感變化。
【延伸閱讀】:厭氧發酵處理法是什麼?咖啡控不能錯過的風味革命
蜜處理法(Honey Process)
蜜處理會先去除咖啡果實的果皮與果肉,保留部分果膠(mucilage),再進行乾燥。
依照保留果膠的多寡,會影響咖啡豆的顏色變化與最終風味。
由於果膠殘留量不同,加上氣候、發酵時長與乾燥條件的差異,蜜處理的風味光譜相當廣,可能展現從甜感濃郁、質地厚實到口感清爽、酸質明亮的多樣表現。
目前各地對於「果膠比例」與「顏色分類」並沒有統一標準,因此同樣名稱的蜜處理 (如:黑蜜、紅蜜等),實際風味表現仍會依產區與莊園操作方式而有所不同。
【延伸閱讀】:12種咖啡處理法介紹!水洗、日曬、蜜處理、厭氧
哥倫比亞咖啡豆特色 4:風味特徵
哥倫比亞咖啡豆會依照品種、種植環境、處理法及烘焙程度而呈現出不同的風味,但整體而言,它是以均衡、溫和的風味聞名。
哥倫比亞咖啡豆常展現出明亮的柑橘酸質與柔和的果香甜感,並常帶有堅果、巧克力與香料氣息,整體風味以平衡、乾淨、醇和著稱。
這樣的風味表現,不僅適合作為突顯特色的單品咖啡,也常被用於調和風味層次的混合咖啡,深受不同咖啡愛好者喜愛。
哥倫比亞咖啡豆特色 5:分級制度
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(FNC)的官方文件指出,咖啡豆須達「特選咖啡生豆(Excelso)」等級才能夠出口。
基本品質標準如下:
* 咖啡豆尺寸:至少 95% 的咖啡豆必須為 14 目以上,只允許 5% 的咖啡豆小於 14 目,但必須能留在 12 目篩網上。
若出口至美國,依據紐約綠色咖啡協會(Green Coffee Association of New York City, Inc.)規定,至少應有 50% 的咖啡豆保留於 15 目篩網以上。
* 含水量:不得超過 12.5%,樣本重量不低於 400 公克。
* 瑕疵:取樣 500 公克的綠色咖啡生豆進行瑕疵分類分析,最多不得超過 24 個缺陷。
* 感染狀況:必須不含任何活體昆蟲。
* 氣味:必須具備應有的氣味,如有明顯異味或任何可能表示產品遭受污染的跡象,該批咖啡不得出口。
* 顏色:外觀應呈現色澤均勻,若有顏色混雜不一的情形,則不得作為 Excelso 等級出口。
* 杯測:應具有其特有的風味與香氣,且不得有任何瑕疵味,像是發酵味、化學味、霉味等。
【延伸閱讀】:咖啡豆等級超完整指南:8個國家分級標準
哥倫比亞咖啡豆特色 6:認證標章
為了確保哥倫比亞咖啡豆的價值,以及增加辨識度,100% 當地生產的產品通常會有以下 3 大認證標章:
Café de Colombia
哥倫比亞咖啡生產者協會創立了「Café de Colombia」認證標誌,有這個標誌的商品代表其咖啡原料 100% 來自哥倫比亞,有助於提升咖啡的價值、辨識度與可朔源性,也是值得信賴的消費依據與品質保障。
原產地命名保護(Protected Designations of Origin,簡稱:PDO)
原產地命名保護是歐盟頒布的認證標章,代表「產品使用的原料與技術皆受當地認可,且生產與加工都在同一個指定區域完成」,用於保護特定地理區域生產的特定產品。
哥倫比亞咖啡是在 2005 年受到認可並得以使用此標章,確保來自哥倫比亞的咖啡擁有特定品質、特色與風味,並保護當地農民的利益。
地理標誌保護(Protect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,簡稱:PGI)
地理標誌保護(PGI)是歐盟頒布的一種認證制度,其用途在於保障具有特殊地理來源與品質聲譽的產品。
哥倫比亞咖啡於 2007 年獲得 PGI 認證。依據規範,產品必須在哥倫比亞指定的地理區域內栽培、加工與包裝,並符合國際認可的「Colombian Coffee」品質標準。
此舉不僅防止非正統產品冒用「哥倫比亞咖啡」的名義販售,也有助於提升其在國際市場上的辨識度與價值。
挑選哥倫比亞咖啡豆的 4 大秘訣
影響哥倫比亞咖啡豆風味的因素有很多,初次接觸者可能會感到困惑,不曉得如何挑選的話,不妨按照以下 4 個面向進行篩選。
需要特別說明的是:沒有哪一種品種或烘焙程度絕對優秀,關鍵在於是否符合自己的風味偏好。
1. 咖啡豆種類
哥倫比亞咖啡以阿拉比卡為主,品種如鐵皮卡、卡斯蒂尤、帕克瑪拉等皆有其獨特風味。
喜歡柔和酸質與清香花果味的人,可選擇鐵皮卡或波旁系品種;偏好厚實、複雜風味者則可試試帕克瑪拉或厭氧處理的卡斯蒂尤。
建議多多嘗試不同的品種與處理法,才能找到最喜歡的風味與口感。
2. 單一來源或混合使用
若想體驗地理環境與處理法對於咖啡豆的影響,單品咖啡的體驗會更加鮮明、清晰;若偏好口感穩定、風味均衡的咖啡,可選擇混合多種咖啡豆做成的配方咖啡。
3. 烘焙程度
烘焙程度依照自己喜歡的滋味挑選即可,常見的風味特徵如下:
* 淺焙:酸質活潑明亮,通常還帶有花果香氣,較能品嘗到原始風味。
* 中焙:酸味與苦味柔和、均衡,仍感受得到低調的甜味。
* 深焙:風味濃郁強烈,通常帶有可可、焦糖或煙燻調性,苦韻較重。
4. 是否新鮮
購買咖啡豆時,不僅要確認保存期限,也要注意是否已經超過最佳賞味期,以免風味表現下降,無法品嚐到多層次的口感。
一般而言,咖啡豆在烘焙後第 7~30 天內為賞味高峰期,風味表現穩定且完整;若包裝方式良好,整體保存期限可達 6~12 個月,但仍建議3 個月內飲用完畢風味較佳。
除了根據日期判斷咖啡豆的新鮮度,也可觀察豆子的香氣與外觀。
新鮮的咖啡豆應有芬芳馥郁的咖啡香氣,若有令人不舒服的異味(刺鼻酸味等)、外觀有異常的斑點,或是咖啡豆表層油脂變得濃稠(過度滲出),很有可能是已經變質,需避免購買。
【延伸閱讀】:咖啡豆保存的正確方式!4招延長濃醇風味
哥倫比亞咖啡面臨的挑戰
隨著全球暖化日趨嚴重,哥倫比亞的咖啡產業也受到威脅。
當地主要栽種的品種是對於環境耐受力較低的阿拉比卡,相較於主力生產羅布斯塔的國家,哥倫比亞在氣候變遷下面臨的挑戰會更加嚴峻。
根據研究論文顯示,氣候異常改變了現有產區的環境,咖啡必須另尋他處種植才能維持足夠的產量,種植區域逐漸往未開發或更高的地方遷移,造成林地慢慢減少,自然生態保育存在隱憂。
氣候改變也會間接提升害蟲的繁殖率,可能會導致阿拉比卡咖啡豆面臨更嚴重的病害。
極端的天氣條件為種植咖啡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,為了規避風險,耗費的成本勢必增加,進而縮減生產者的收入,影響程度不容忽視。
為了環境永續發展與因應氣候變遷,哥倫比亞當局致力研發抗病的咖啡品種——卡斯提優(Castillo),
並推廣避免使用殺蟲劑、除草劑等帶給土地負面影響的化學產品;
也會將咖啡樹種在有遮蔭的樹叢下,模仿原始的自然生態,有助於減少害蟲,減少化學肥料的需求,以及避免太陽直曬造成的高溫傷害。
處理法方面,傳統水洗法需耗費大量水資源,廢水更是直接流入河川內,造成無法挽回的污染。
對此,哥倫比亞推廣並採用節水環保技術,據世界經濟論壇(WEF)指出,每年可節省 100 億公升的水,以及大幅減少水污染。
至2018年,有三分之一的農場已採用此技術,且每年都在不斷升級。
哥倫比亞更在 2021 年發起《Coffee, Forest & Climate agreement(咖啡、森林與氣候協議)》,其目標有三:
* 建立氣候智慧型農業,提升抵禦氣候變遷的能力,以及穩定產量與收入。
* 保護與恢復生態多樣性。
* 減少咖啡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。
哥倫比亞透過多面相的佈局與努力,盡可能在環境永續與經濟價值之間取得平衡,使咖啡產業能夠持續發展,並減少土地破壞。
哥倫比亞咖啡的常見問題
有精品級的哥倫比亞咖啡嗎?
有。哥倫比亞咖啡豆主要種植阿拉比卡種,約有 40% 屬於精品咖啡,或透過永續認證(如:公平貿易、雨林聯盟)獲得更高的市場價格。
哥倫比亞咖啡怎麼泡?
若你喜愛品嚐精緻風味、享受沖煮過程中的儀式感,推薦選擇哥倫比亞咖啡豆原粒,自行研磨並搭配手沖技巧,能帶來更豐富的感官體驗。
若平時生活較為忙碌,也可選擇濾掛或即溶咖啡,兼顧風味與便利性。
【延伸閱讀】:濾掛咖啡怎麼泡?5步驟解析&優缺點分析
【延伸閱讀】:即溶咖啡、濾掛咖啡差別是什麼?8大差異一覽
透過 1Zpresso 手搖磨豆機,一嚐哥倫比亞咖啡豆特色!
透過手沖享受哥倫比亞咖啡豆的風味時,需要有一台優異的磨豆機,才能使其展現出理想風味。
磨豆機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研磨粗細不均會導致風味表現失衡,即使有絕佳的沖泡手法與參數設定,依舊無法彌補其缺陷。因此,投資一台高穩定性的磨豆機相當重要!
1Zpresso 手搖磨豆機透過雙軸承搭配中軸固定的結構,大幅降低因磨豆而產生的不穩晃動,有助於研磨顆粒保持均勻,避免產生過多細粉。
除此之外,多刻度調解與免工具拆解的機身,皆有助於使用者獲得更佳細緻、乾淨與集中的咖啡風味。
無論是手沖還是義式,皆可在 1Zpresso 找到適合的手搖磨豆機。
JUltra 專為義式打造,具備超精細的 0.008mm 刻度,使風味層次多變;ZP6-S特仕版適用於手沖玩家,搭載省力型刀盤,以及有細粉最少的優勢;
KUltra 旗艦機型擁有超過 100 格刻度,義式、手沖皆適用,還有眾多機型等你來挖掘。
入手 1Zpresso 手搖磨豆機,讓咖啡風味更加穩定且細緻,全面提升飲用體驗。
【延伸閱讀】:2025手沖咖啡器具有哪些?新手必看7種入門工具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