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西咖啡豆特色是什麼?口感、產區與分級制度介紹
巴西作為世界最大的咖啡出口國,不僅對國際市場的影響力非同小可,內銷量也十分驚人,已成為該國重要的經濟發展與文化歷史的一環。
本文將分享巴西咖啡的特色、口感、產區與分級制度,幫助你更了解其背景資訊。
巴西咖啡的發展歷史
巴西咖啡產業始於 1727 年,第一顆咖啡樹種在東北部的帕拉州,但長時間未進行商業化種植,直到 19 世紀初歐美國家的需求增加之前,巴西咖啡近百年間主要以內銷為主。
1820 年代,里約熱內盧州(Rio de Janeiro)、聖保羅州(Sao Paulo)與米納斯吉拉斯州(Minas Gerais)的咖啡種植園規模迅速擴張,當時的產量達到世界總量的 20%,並逐年增加。
自 19 世紀中葉起,巴西成為世界最大咖啡生產國,並長期領先至今。
19 世紀中葉至 1930 年左右被稱為「巴西咖啡週期」,這段期間彌補了礦產資源枯竭造成的經濟危機,也使聖保羅成為政治與經濟的重心,並推動其成為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城市之一。
巴西咖啡對全球產業的重要性
巴西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咖啡出口國,阿拉比卡產量也占全球第一,還是重要的即溶咖啡生產大國。據巴西速溶咖啡產業協會(ABICS)指出,巴西即溶咖啡的出口量穩定保持在世界總量的 約14~16%。
美國農業部(USDA)的數據顯示,2024/2025 銷售季度的總產量為 6,470 萬袋(每袋 60 公斤),占全球產量的 37%。主要出口至美國、德國、比利時、義大利與日本。
巴西咖啡不僅對全球供應鏈至關重要,內銷需求也不斷上升。
巴西咖啡產業協會 (ABIC)的資料顯示,1985 年的國內咖啡銷量為 640 萬袋(每袋 60 公斤);增長最快的時期大約是 2000 年代,飆升 2 倍以上;2012 年,內銷量突破 2,000 萬袋後便趨於穩定,顯示國民飲用咖啡的習慣已經趨於穩定與飽和。
至 2024 年,國內消費量達 2,190 萬袋(每袋 60 公斤),人均消費量為 5.01 公斤,與 1985 年相比成長超過 3 倍。
巴西咖啡豆口感與品種介紹
巴西作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產國,其種植的咖啡品種相當多樣。
早期的咖啡以鐵皮卡(Typica)和波旁(Bourbon)等傳統品種為主,但為了應對病蟲害並提升產量,巴西的農業研究機構在過去數十年間開發出許多適應性強、風味獨特的改良品種。
如今,巴西咖啡呈現出傳統與現代品種並存的多元景象,風味特色則多為酸度低、有焦糖感的甜味,且帶有堅果與巧克力的風味調性,整體口感柔和滑順。
以下進一步介紹 5 種巴西咖啡品種與口感:

波旁(Bourbon)
波旁是鐵皮卡的自然變種,依照果實顏色可分成紅波旁(Bourbon Vermelho)與黃波旁(Bourbon Amarelo)。相較於鐵皮卡,波旁的產量更高,植株更加茁壯。
紅波旁於 1859 年從法屬留尼旺島(舊稱:波旁島)引進巴西種植,其風味特色是高甜感、酸質柔和、有細膩的焦糖風味,口感飽滿。
黃波旁可能是紅波旁的自然變種,或是由紅波旁與鐵皮卡自然雜交而成,目前尚無定論。其風味特色是帶有柑橘香氣、蜂蜜甜感及柔和酸質。
新世界(Mundo Novo)
新世界(Mundo Novo) 是在 1943 年於聖保羅州的 Mundo Novo 鎮(今名:Urupês)發現的自然雜交品種,推測由 Bourbon 和 Typica 雜交而來。
在 1952 年投入商業種植,後來更成為重要的培育基因。
新世界的優勢在於產量高、抗病性佳、對環境的適應力好,因而被廣泛種植。其風味濃郁香甜、酸質內斂,常帶有堅果或巧克力的經典風味,是形塑巴西咖啡口感的重要品種。
卡杜艾(Catuai)
卡杜艾是新世界與卡杜拉(Caturra)於 1949 年雜交而成,並在 1972 年正式發布。
其特色是產量高、植株矮小,方便進行密植和人工採收,且其果實不易因風雨吹打而掉落,但對抗葉鏽病的能力低。
其風味特色是酸度適中、甜感突出,常帶有巧克力和焦糖般的風味,是巴西最廣泛種植的商業品種之一。
Obata
Obata 是由薇拉莎奇(Villa Sarchi)與帝汶混種(Timor Hybrid)雜交而來,於 2000 年正式發布。
其特色是繼承帝汶混種抵抗葉鏽病的基因,以及保留薇拉莎奇的優良風味潛力與矮小的植株特性,且產量高、能夠密集種植、能在多種環境中健康生長,相當受到農民歡迎。
其風味帶有焦糖或紅糖般的甜感,酸質柔和,有堅果、巧克力的香氣,整體風味均衡飽滿。

Conilon
巴西作為全球第二的羅布斯塔生產國,以種植 Conilon 為主。Conilon 屬於羅布斯塔(Coffea canephora)家族的變種,但在植物特性與栽培條件上與非洲或亞洲常見的羅布斯塔有所不同。
根據研究顯示,Conilon 屬於 SG1 基因群,典型的羅布斯塔則屬於 SG2 基因群。植株方面,Conilon 咖啡樹的葉片較小、樹冠較大,但植株不比典型的羅布斯塔高,且通常更加耐旱。
Conilon 同樣擁有高產量、高抗病性與適應力好等特性,其風味與常見的羅布斯塔幾乎無異。
註:關於 SG1/SG2 的分類法屬於特定遺傳研究領域使用的術語,在一般咖啡市場中較少提及。
【延伸閱讀】:【2025咖啡豆推薦】10款豆子介紹&3大選豆技巧
巴西咖啡的產區介紹
巴西咖啡產區因海拔、氣候與土壤條件的差異,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味特色。值得一提的是,有部分產區獲得地理標示(Geographical Indications, GIs) 認證,象徵其咖啡具備獨特的風土條件與品質。
以下將介紹 12 個獲得認證的產區,帶你認識巴西咖啡的多元風貌。
ALTA MOGIANA
ALTA MOGIANA 於 2013 年獲得產地標示 (IO) 認證,擁有超過百年的咖啡種植歷史,一直是高品質咖啡的重鎮。
當地是海拔介於 900~1000 公尺的高原地形,夏季均溫 21°C、冬季17°C,有利於咖啡果實緩慢而均勻地熟成。
此地區主要生產阿拉比卡咖啡豆,其中最廣泛種植的品種包含卡杜艾、新世界、波旁與 Obata。
* 風味特色: 帶有濃郁的水果香氣、柔和的巧克力和堅果風味,酸質中等且均衡。餘韻持久,並帶有焦糖的甜感與黑巧克力的氣息。整體口感滑順、醇厚 。
CAMPO DAS VERTENTES
CAMPO DAS VERTENTES 於 2020 年獲得產地標示(IO)認證,涵蓋 17 個市鎮,適用於生豆、烘焙豆與咖啡粉。
該地區為高原地形,海拔高度介於 500~1000 公尺,夏季涼爽多雨,冬季則相當寒冷。
* 風味特色: 以其高甜度聞名,並帶有巧克力與堅果的風味,醇厚度均衡 。
CAPARAÓ
CAPARAÓ 於 2021 年起受到原產地命名保護(DO)。
此產區橫跨米納斯吉拉斯州(Minas Gerais)與聖埃斯皮里圖州(Espírito Santo)的邊界,包含 16 個市鎮,因氣候、土壤與咖啡處理方式等多重因素,而展現出獨特性。
* 風味特色:在酸質、甜感與香氣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。
ESPÍRITO SANTO
ESPIRITO SANTO 於 2021 年受原產地標示(IO)認證,是巴西羅布斯塔咖啡的主要產區之一,也是 Conilon 咖啡的全球標竿產區。
與國內其他咖啡產區相比,雖然面積比較小,但產量卻是全國第二。
Conilon 主要種植於海拔 600 公尺以下、均溫 22~26°C 的溫暖地區。
* 風味特色:低海拔地區的 Conilon 帶有巧克力和杏仁風味;高海拔地區的 Conilon 可能會呈現出更多的花香與水果調性,使其香氣和風味更加多樣化。
MATAS DE RONDÔNIA
MATAS DE RONDÔNIA 於 2021 年起受到原產地命名保護(DO),該地區的氣候與土壤條件,為咖啡熟成提供了有利的環境。
當地 80% 的咖啡樹是由 Conilon 與其他羅布斯塔品系改良培育而成,被稱為「亞馬遜羅布斯塔(Robustas Amazónicos)」 。此品種具有高度適應性,從而展現出獨特的在地特性。
* 風味特色:巧克力、木質、果香、香料或草本。
MATAS DE MINAS
MATAS DE MINAS 於 2021 年受原產地標示(IO)認證,產區範圍橫跨米納斯吉拉斯州東部的 64 個市鎮。
該產區因生產精品咖啡而逐漸在國內外市場獲得認可,並在巴西及國際咖啡品質競賽中屢獲殊榮,直接影響了產區的聲譽。
* 風味特色:帶有花朵與柑橘的香氣,伴隨著焦糖或巧克力的甜感,酸質細膩,尾韻悠長。
MANTIQUEIRA DE MINAS
MANTIQUEIRA DE MINAS 於 2020 年起受到原產地命名保護(DO),不僅遵循著百年傳統生產高品質咖啡,更透過現代化技術帶來改革。
此地海拔介於 900~1500 公尺,風土條件有利於生產精品咖啡。
* 風味特色:鮮明的甜感與柑橘酸質。
MONTANHAS DO ESPÍRITO SANTO
MONTANHAS DO ESPÍRITO SANTO 於 2020 年起受到原產地命名保護(DO)。當地海拔高度介於 500~1400 公尺,年均溫為 18~22°C。
該產區的咖啡豆若以水洗法處理,會帶來甘蔗、紅色水果與焦糖的風味,口感溫和;
經由日曬處理的咖啡豆則帶有酒香、黃色水果與巧克力的風味,且口感濃郁、餘韻悠長。
* 風味特色:明亮的酸質、蔗糖的甜感,以及巧克力的香氣。
OESTE DA BAHIA
OESTE DA BAHIA 於 2019 年受原產地標示(IO)認證。此處的地形由高原、山坡和山谷構成,土壤組成多樣,水資源豐沛,擁有良好的灌溉條件。
該產區的咖啡種植在海拔 700 公尺以上的地區,年均溫介於 22~26°C,由於溫度變化不大,全年沒有霜害風險,有利於阿拉比卡生長。
* 風味特色: 帶有優雅的果香與花香,甜度高且酸質表現良好。
NORTE PIONEIRO DO PARANÁ
NORTE PIONEIRO DO PARANÁ 於 2012 年受原產地標示(IO)認證。
該地區海拔超過 500 公尺,年均溫為 19~22°C,擁有理想的土壤與氣候條件,有利於咖啡豆生長,使其擁有成為精品咖啡的潛力。
* 風味特色: 具有濃郁的花果香氣、柑橘調性的酸質,以及焦糖與巧克力的風味 。
REGIÃO DE PINHAL
REGIÃO DE PINHAL 於 2016 年受原產地標示(IO)認證。該地區的咖啡種植歷史可追溯至 1850 年,龐大的收入促使當地得以發展與進步。
此產區涵蓋 16 個市鎮,海拔高度介於 800~1100 公尺,年均溫為 14~21°C。
* 風味特色: 以酸質與甜感平衡而聞名,並擁有濃郁香氣與悠長尾韻。
REGIÃO DO CERRADO MINEIRO
REGIÃO DO CERRADO MINEIRO 於 2005 年起受到原產地命名保護(DO),是巴西第一個獲得地理標示認證的產區。
該產區所有城鎮皆位於海拔 800 公尺以上,夏季炎熱潮濕,冬季寒冷乾燥,非常適合種植阿拉比卡。種種條件讓咖啡樹得以密集開花、果實均勻成熟,實現高產量。
* 風味特色:帶有濃郁的香氣、細緻的柑橘酸質,有堅果或焦糖調性,以及悠長的巧克力餘韻。
【延伸閱讀】:咖啡酸好嗎?咖啡酸味的成因&6種咖啡酸性物質介紹

巴西咖啡分級制度
巴西作為世界最大的咖啡出口國,為了維護品質並當作挑選依據,其相關單位制定出一套完整且縝密的咖啡分級制度。
以下根據巴西咖啡產業協會 (ABIC )官方文件進行說明:
物理特徵
* 尺寸:咖啡豆會透過金屬篩網區分大小與形狀,詳細分法如下表。
|
形狀與尺寸 |
篩網類型 |
篩網尺寸(Screen) |
|
大平豆(Chato graúdo) |
|
17~20 |
|
中平豆(Chato médio) |
15、16 |
|
|
小平豆(Chato miúdo) |
12~14 |
|
|
大圓豆(Moca graúdo) |
|
12、13 |
|
中圓豆(Moca médio) |
10、11 |
|
|
小圓豆(Moca miúdo) |
8、9 |
* 顏色:咖啡豆顏色根據處理法而不同。
日曬豆的顏色通常為藍綠色或綠色;水洗豆則為綠色、淡黃色、黃色、棕色、鉛灰色、灰白色等。
藍綠色與綠色系的生豆通常代表品質優良,其他顏色則可能顯示品質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,需進一步檢查品質狀況。
感官判斷
【阿拉比卡】
* 極柔和(Estritamente Mole / Strictly Soft):具有柔和、甜美、愉悅的風味特徵,且相當明顯。
* 柔和(Mole / Soft):香氣與風味皆溫和香甜。
* 僅柔和(Apenas Mole / Just Soft):呈現略帶甜感且順滑的風味,無刺激感。
* 硬口(Duro / Hard):呈現尖銳、粗糙的風味,但沒有異味。
* 里約味(Riado / Rioy):呈現輕微且典型的碘味。
* 里約(Rio):呈現典型且明顯的碘味。
* 里約區(Rio Zona):有強烈的碘味,風味令人不適。
【羅布斯塔】
* 極佳(Excelente / Excellent):呈現中性風味,酸度適中。
* 良好(Boa / Good):呈現中性風味,酸度稍高。
* 普通(Regular):具有典型的羅布斯塔風味,無酸度。
* 異常(Anormal / Abnormal):非典型的羅布斯塔風味,可能帶有霉味與腐臭味。
瑕疵率
檢查 300 公克的樣本,挑出其中的雜質與瑕疵豆。
不同的瑕疵種類與數量有相對應的分數。瑕疵總分越低,表示瑕疵越少,品質越好。依據最終換算的總分高低,咖啡豆會被分為 Type 2 至 Type 8 七個等級。
若總分超過 Type 8 的上限,則歸類為「等級外」(Não Classificável / Off-grade)。
其他品質參數
* 含水量:咖啡生豆的含水量不超過 12.5%。
* 雜質含量:雜質的最大允許比例為總重的 1%。超過此限制將暫時判定成「不合格」,需重新處理。
* 等級外:除了瑕疵點數超標外,還包括其他任一特定條件,例如:黑豆超過 50 顆、酸豆超過 100 顆,或總瑕疵數超過 300 點(不包括破碎豆、發育不良豆、貝殼豆等特定類型)。
* 不合格:重新處理後雜質仍超過 1%、有活體昆蟲、發霉、異味、農藥殘留超標、含有毒種子等 。
除了生豆有標準,ABIC 在 2022 年頒布新的法規,旨在規範「直接販售給消費者的咖啡產品」,包含烘焙豆、咖啡粉等,同時提供消費者更加好理解的品質判斷依據。
以下提供各等級的簡易說明:
* ESPECIAL
-甜度:高至非常高
-酸質:中等至非常有特色
-苦度:非常低至低
* GOURMET
-甜度:中至高
-酸質:中至高
-苦度:低至中等偏低
* SUPERIOR
-甜度:中等
-酸質:中等
-苦度:中等
* TRADICIONAL
-甜度:非常低至低
-酸質:低至中等偏低
-苦度:中至高
* EXTRAFORTE
-甜度:非常低至低
-酸質:非常低至低
-苦度:中至高
-烘焙度:中至深
-風味濃烈度: 高(7 分以上)
【延伸閱讀】:咖啡豆等級超完整指南:8個國家分級標準
巴西咖啡產業協會 (ABIC)的重要性
巴西咖啡產業協會 (ABIC)成立於 1973 年,是該國重要的咖啡管理機構,致力於透過提升咖啡品質、教育消費者、鼓勵創新及整合產業鏈,促進巴西咖啡產業持續發展。
ABIC 的一大貢獻是 1989 年推出「純度認證標章」(Selo de Pureza),此標章在當時是革命性的創舉,成功將咖啡雜質從原先約 30% 降低至如今不到 1%,確保了咖啡品質,推動市場朝向精品化發展,
並讓消費者對咖啡產業更有信心,進而提升整體銷量,也為成為日後制定品質等級的基石。
隨著咖啡的品質提升,ABIC 進一步教導消費者了解與分辨咖啡品質的多樣性,並建立明確的評分系統,讓高品質的咖啡豆有更漂亮的價格,藉此鼓勵農民生產高品質的咖啡豆。
如今,ABIC 的認證不只是提升附加價值,更是進入市場的必備條件,像是部分賣場將 ABIC 認證視為叫貨的先決條件。
因此,若有烘焙商未遵守或未加入 ABIC 的系統,將無法接觸大部分的巴西消費者。
重現巴西咖啡豆口感的好幫手——1Zpresso 手搖磨豆機
巴西咖啡以堅果與巧克力調性聞名,並常帶有焦糖般的甜感與厚實口感。
若研磨不均勻,可能導致萃取不均衡,使原有的甜感降低、苦澀突出,進而掩蓋原本的風味層次,難以展現巴西咖啡的迷人特質。
若你正在尋找一台穩定性高的研磨機,推薦 1Zpresso 手搖磨豆機。
我們在機身設計嚴格把關,採用穩固的結構設計,並搭載精準的研磨刻度,不僅能降低研磨所產生的晃動使萃取更加穩定,還能讓使用者有多元的風味選擇。
想找手沖與義式皆可搭配使用的磨豆機,推薦專業級的 KUltra,搭載高效率的七芯大刀盤,提供超過 100 段研磨刻度,對應多元風味選擇;
專為手沖設計的 ZP6-S 特仕版,是咖啡世界冠軍的選用款,搭載省力六芯大刀盤,細粉量少,風味相對集中與乾淨;
專為義式而生的 JUltra 則擁有超過 400 種風味選擇,適合喜歡多變風味的族群。
選擇 1Zpresso 手搖磨豆機,能更完整保留咖啡的風味細節,進一步提升飲用體驗。
【延伸閱讀】:2025手沖咖啡器具有哪些?新手必看7種入門工具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