厭氧發酵處理法是什麼?咖啡控不能錯過的風味革命
日曬、水洗與蜜處理雖然仍為主流,但對部分愛好者而言,可能難以滿足對特殊風味的追求,業者為了做出差異化,新型的「厭氧發酵處理法」便成為處理法的後起新秀。
本文將介紹厭氧發酵的特色、常見的變化型態、適合對象,並與其他幾種處理法進行差異比較,幫助你進一步了解。
厭氧發酵處理法是什麼?製程、風味與優缺點介紹
根據法國精品咖啡供應商 ── BELCO 的資料指出,哥斯大黎加的農夫 Luis Eduardo Campos 是最早將厭氧發酵(Anaerobic Fermentation)運用在咖啡的先驅之一。直到 2015 年,來自澳洲的咖啡師 Sasa Sestic 在世界咖啡師大賽使用厭氧發酵處理法的咖啡豆,並贏得了冠軍,使此技術變得廣為人知,還逐漸發展出多元的型態。
厭氧發酵是將咖啡果實置於密閉容器中,透過自然產生或人工注入的二氧化碳方式排除氧氣,形成低氧或無氧環境,讓特定微生物(如乳酸菌、酵母菌)發揮作用,分解糖分並生成乳酸、酒精或其他芳香化合物。這些化合物會在發酵過程中滲入種子,塑造出更為複雜且獨特的風味輪廓。
特別的是,厭氧發酵在工藝上通常不單獨作為最終處理法,而是與日曬、水洗或蜜處理等處理方式結合,形成如厭氧日曬、厭氧水洗、厭氧蜜處理等不同變化。這種工藝的融合,使咖啡在保有厭氧特有的酒感與馥郁發酵氣息之餘,還能呈現各種處理法的風味層次。由於厭氧發酵的風味辨識度高,許多莊園與品牌也會在包裝上將其作為處理法獨立標示,方便消費者辨識與選購。
需要注意的是,厭氧發酵屬於新興的處理法,各個產區、處理廠的流程或手法可能有些微差異,造成風味存在差異。若想要確保咖啡風味符合預期,建議深入了解當地的背景知識,讓品飲體驗更貼近你的期待。
以下進一步說明厭氧發酵的處理過程、風味特色與優缺點:
處理過程

1. 密閉發酵:將咖啡果實放入密閉容器(常見材質有不鏽鋼、食品級塑膠等)中進行發酵。
2. 排氧:依照做法不同,可主動注入二氧化碳,確保氧氣完全排出;或是藉由果實自然排出的二氧化碳,將容器內殘留的氧氣擠出去。
3. 控制變因:發酵過程中,精準控制溫度、壓力、pH 值等條件,確保品質在掌控之中。
4. 進入其他處理法:咖啡發酵完成後,依照風味目標進行日曬、水洗或蜜處理。
風味特色
厭氧發酵處理的咖啡豆常帶有發酵氣息,如酒香調性,類似紅酒的香氣;由於果膠在缺氧環境中持續分解,可能會促進甜感與花果香的發展,常有莓果、熱帶水果風味,部分批次甚至可能展現玫瑰、茉莉花的風味;酸質傾向內斂柔和,偏向是優格的乳酸感;發酵時間較長的話,風味會更為強烈,可能出現熟果、酸梅、香料等獨特發酵氣息。整體呈現出厚實又多層次的口感。
優點
1. 厭氧發酵搭配不同的處理法,可發展出獨特又多變的風味輪廓。
2. 發酵產生的芳香化合物能附著並部分滲透到種子中,增添層次與尾韻。
3. 多數厭氧豆的乳酸感相對溫和,對於不喜歡尖銳酸味的人較為友善。
4. 新型的處理法可創造差異化,並提升其價值。
5. 過程中會嚴格監控溫度、pH 值等變因,確保品質無虞,風味穩定度高。
缺點
1. 需要專業的機器,成本與技術門檻較高,不利於小農執行。
2. 部分消費者可能較難接受獨特的發酵風味,如:酒香、酸梅味等。
3. 各處理廠的厭氧發酵程序、產區環境與微生物組成可能存在差異,整體一致性較低。
【延伸閱讀】:12種咖啡處理法介紹!水洗、日曬、蜜處理、厭氧
4 種常見厭氧發酵類型介紹
厭氧發酵作為先行步驟,可以與其他處理法結合,發展出多種變化的類型,但此處理法仍在發展當中,各家的程序可能略有不同,準確的作法還是以實務為主。以下介紹 4 款常見的厭氧發酵類型:
厭氧日曬
厭氧日曬是先讓咖啡果實經過厭氧發酵,待發酵完成後直接進入日曬的程序。
經過此處理法的咖啡豆,結合厭氧與日曬的特色,帶有酒感與特殊的發酵香氣,甜感明顯、花果香氣濃郁,同時讓酸質變得柔順圓潤,整體的口感豐富、飽滿且順口。
厭氧水洗
咖啡果實先經過厭氧發酵,發酵完成後進入水洗處理法。
與厭氧日曬相比,同樣帶有酒感與發酵香氣,但柔和的酸質較清晰,甜味與花果香內斂,整體的醇厚度略低,但仍保有豐富的層次感。
雙重厭氧
雙重厭氧指的是咖啡果實需經歷兩次厭氧發酵。首先,將果實放進厭氧環境進行第一次發酵,之後去除果皮與果肉,再進行第二次厭氧發酵,最後依風味目標搭配其他處理法完成後續流程。
由於兩次發酵的微生物組成與作用環境不同,能賦予咖啡更濃郁的酒感、甜感與多層次風味,通常比單次厭氧更豐富,適合追求高風味複雜度的咖啡愛好者。
二氧化碳浸漬法
許多人將厭氧發酵與二氧化碳浸漬法列為同一種手法,其實兩者之間存在一些細微的差異。
厭氧發酵的涵蓋範圍廣,只要是透過厭氧的方式進行都可以包含在內。二氧化碳浸漬法則屬於厭氧發酵的分支,基本的操作流程大致無異,但對於無氧的要求較高,通常會向密閉容器內主動填充二氧化碳,確保氧氣有被順利排出,這能更精準地影響微生物活動與風味發展。
通過二氧化碳浸漬法處理的咖啡豆,常呈現奔放的花果香與甜感高的酒香,酸質多為柔和的乳酸感,有時還會帶出特殊的香氣,如奶香、肉桂或其他香料風味。最終風味會因品種與發酵條件而有所差異。
厭氧發酵咖啡適合對象建議
厭氧發酵咖啡具有獨特的風味,適合以下幾種類型的人:
* 資深咖啡愛好者:如果你已經品嚐過各式各樣的咖啡風味,並願意有新鮮的體驗,厭氧發酵咖啡一定能夠帶給你全新的味蕾饗宴。如果是對酒香與發酵氣息敏感者,建議從發酵時間較短、風味較輕柔的批次開始嘗試。
* 喜歡酒感與發酵風味:厭氧發酵的酒感與發酵味相當鮮明又集中,適合偏愛此風味的咖啡愛好者。
* 喜歡酸質圓潤、香甜口感:多數厭氧咖啡的酸度柔和,香甜感明顯,適合不喜歡風味太刺激,偏好圓潤、醇厚口感的人。
厭氧發酵、水洗、日曬、蜜處理差異一覽
水洗

水洗法是先去除咖啡果實的果皮、果肉與部分果膠,將帶有果膠的咖啡豆泡水發酵,利用天然微生物與酶分解剩餘果膠,完成後以清水洗淨殘膠與雜質,最後乾燥並脫殼。其優勢在於不會過度依賴氣候條件,且處理過程不容易混入雜質,風味明亮乾淨、穩定度高,更能呈現咖啡豆的原始風味。
不過,水洗法依賴水資源與專業設備,成本與技術門檻高,通常由處理廠進行。
【延伸閱讀】:日曬、水洗咖啡處理法差別?了解風味特色、適合對象
日曬

日曬法是把完整咖啡果實在陽光下鋪平曝曬,期間要不斷翻動,確保均勻乾燥,完成後再去除果皮、果肉與果膠,最後進行脫殼處理。由於咖啡豆在發酵過程中能大量吸收果實中的芳香物質,因此成品風味醇厚,甜感與花果香氣鮮明,酸質圓潤,整體展現出層次豐富的風味輪廓。
日曬法依賴充足的日照,專業機器的需求較不高,總成本與技術門檻低,即使是小農也能操作,是一款歷史久遠的處理法。
蜜處理

蜜處理是在乾燥前先去除果皮與果肉,果膠含量則依照目標風味而調整,不同的保留量可分成「黑蜜、紅蜜、黃蜜與白蜜」等類型,各自展現出不同的風味特性。
黑蜜的果膠保留量最高,甜味與花果香明顯;白蜜的果膠保留量最少,酸質活潑,口感清爽;其餘兩種的風味則是介於黑蜜與白蜜之間。
需注意,蜜處理的果膠保留量與顏色分類目前仍無統一標準,且發酵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溫度、濕氣等變因影響,造成風味存有差異。
【延伸閱讀】:蜜處理咖啡比較甜?8種風味介紹&與其他處理法的差異
最後透過表格幫助你快速了解四項處理法之間的差異: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厭氧發酵咖啡豆的常見問題
厭氧發酵處理的咖啡豆該如何保存?
最佳的保存方式是放在不透光的密封容器,或是具有單向排氣閥的袋子內,還要避免高溫、水氣、陽光直射與頻繁接觸空氣。這些因素不僅會導致咖啡豆的保存風險提高,還會使風味流失的速度變快。
【延伸閱讀】:咖啡豆保存的正確方式!4招延長濃醇風味
厭氧豆會不會容易有雜味?
一般來說,厭氧豆不會容易有雜味。厭氧發酵的優勢之一是發酵過程的可控性高,避免天氣變化或微生物失控而造成發霉、腐爛或過度發酵,大幅降低雜味產生。但需注意,若是保存方式錯誤或放超過最佳賞味期,仍會造成咖啡風味劣化。
風味不失控,1Zpresso 讓厭氧豆表現更穩定!
想要呈現厭氧發酵咖啡獨特又多變的風味,1Zpresso 手搖磨豆機能夠助你一臂之力。
咖啡風味能否盡可能還原,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在於研磨的穩定度。當磨豆機的晃動程度下降,咖啡粉的均勻程度會提高,細粉量減少,有助於風味重現。無論是想要再次品嚐記憶中的好滋味,還是想要高度還原咖啡豆本身的美好風味,穩定度都非常重要。
為了使消費者有更好的咖啡體驗,1Zpresso 擁有穩固的結構設計與多段式的刻度調整,想要凸顯酒感、擁有精緻的花果香,還是獲得圓潤酸質,都能如你所願。
此外,1Zpresso 提供多樣化的刀盤設計,從適合義式濃縮與手沖並用的 X 系列,到追求低細粉、乾淨度高的 ZP6-S 特仕版,以及專業級的 K 系列旗艦款,皆能滿足不同沖煮習慣與口感偏好。無論是握感、把手設計或拆卸清潔便利性,每一個細節都為了實現穩定且專業的研磨表現所打造。
只要選對工具,1Zpresso 手搖磨豆機幫助你將風味表現穩穩抓住,又能夠盡情探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