瓜地馬拉咖啡豆特色介紹!產區、風味、等級標準一次看

位在中美洲的瓜地馬拉是台灣的邦交國之一,坐擁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,孕育出風味均衡的咖啡豆。

本文將介紹瓜地馬拉咖啡豆特色、常見品種、生長條件、產區、風味特徵與分級制度,幫助你更了解它的獨特魅力。


瓜地馬拉咖啡豆是什麼?

瓜地馬拉咖啡豆指出產於該國境內的咖啡豆,當地主要種植阿拉比卡,僅有約 3% 的種植面積用於栽種羅布斯塔

不過,自 2023 年起,當局推廣生產羅布斯塔咖啡豆,並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援,可見羅布斯塔的生產量在未來可能會日漸攀升。

根據瓜地馬拉國家咖啡協會(Anacafé)的資料顯示,瓜地馬拉於 18 世紀由傳教士或歐洲人引進第一批咖啡;

1832 年,政府透過免稅政策與生產配額獎勵等措施,鼓勵農民生產咖啡,1850 年之後才逐步外銷至國際市場。

19 世紀下半葉,咖啡逐漸成為瓜地馬拉的重要經濟作物,優異的品質更屢屢獲獎。

20 世紀末,Anacafé 進一步強化品牌形象,將重心放在「品質」上,並以「瓜地馬拉咖啡」作為國家品牌推廣。

2018 年,瓜地馬拉咖啡被列為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」。

根據 2025 年《Coffee Annual》文件顯示,瓜地馬拉咖啡豆的主要出口國為美國,其次是加拿大、日本、比利時與義大利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台灣位居第 8 名。


【延伸閱讀】:咖啡豆種類有哪些?一篇看懂品種、產地、處理法差異


「瓜地馬拉國家咖啡協會(Anacafé)」的重要性

瓜地馬拉國家咖啡協會(Anacafé)成立於 1960 年,為一家非營利組織,

宗旨是透過提供有效的服務,建立一個能夠永續發展、有競爭力且品質卓越的咖啡產業。

 

業務項目包含以下 5 大面向:

* 對生產者的關懷:技術開發、轉移與創新,並與咖啡農民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傾聽,持續擴大服務範圍,以及提供陪伴與輔導,藉此提升農民的獲利能力與永續經營。

* 市場行銷:制定並執行行銷策略,提升消費者對於瓜地馬拉咖啡的喜愛。

* 策略聯盟:積極與國內外的機構建立策略合作關係。

* 營運管理:發展高效率、自動化的流程,並提供有用的資訊,幫助農民做出最佳的決策。

* 人才發展:培育並發展專業人才,透過優秀團隊推動產業項目發展。


瓜地馬拉咖啡豆特色 1:常見品種

瓜地馬拉主要種植的品種為阿拉比卡,其中傳統品種(卡杜拉、卡杜艾等)在產量與品質上奠定基礎,對於進入精品市場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。

近年,具有葉鏽病抗性品種的種植面積持續增加,並透過改良品種的雜交,持續開發新品種。

新品種不僅有抗病的能力,還可能有良好的杯測品質,有助於強化市場競爭力。

 

以下根據《Coffee Annual》的數據,介紹在瓜地馬拉種植面積前 6 名的品種:

* 卡帝汶(Catimor):帝汶混種(Timor hybrid)與卡杜拉雜交的後代,具有羅布斯塔的基因,因此具備良好的抗葉鏽病能力。在瓜地馬拉,它常作為開發抗病品種的育種基礎。

* 卡杜拉(Caturra):波旁的自然變種,擁有植株矮、產量高及杯測品質好等特性,是瓜地馬拉高品質咖啡的生產主力之一,但對葉鏽病較敏感。

* 卡杜艾(Catuai):由新世界種(Mundo Novo)與卡杜拉雜交而成,產量高、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好,因而被廣泛種植,但是對抗葉鏽病的能力低。

* 薩奇莫(Sarchimor):Villa Sarchi(波旁的自然變種)與帝汶混種雜交而來,具有良好的葉鏽病抗性,在瓜地馬拉常作為抗病育種用途使用。

* Anacafé 14:由瓜地馬拉國家咖啡協會(Anacafé)研發,特色是高產量、杯測品質優異,以及有良好的抗葉鏽病能力,是該國具代表性的優質品種。

* 波旁(Bourbon):古老的阿拉比卡品種,以甜美、多層次的風味聞名,但產量低,且對病害較敏感,種植難度相對較高。


瓜地馬拉咖啡豆特色 2:生長條件與產區

瓜地馬拉咖啡豆共有 8 個主要產區,每個地區根據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微型氣候,孕育出魅力獨具的咖啡豆風味。

以下帶你認識各自的特色:


科班(Coban)

科班產區位於瓜地馬拉中部的熱帶雨林之中,是全國年降雨量第二高的咖啡產區,僅次於聖馬可斯。

當地的咖啡多種植於丘陵雨林上,受熱帶氣候影響,終年多雨、氣候涼爽且雲霧繚繞。

獨特的微型氣候孕育出科班咖啡專屬的風味特色,成為其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。


* 氣溫:15~20°C

* 年降雨量:3048~4064 毫米

* 相對濕度:85~95%

* 海拔高度:1311~1707 公尺

* 產季:12月~3月


薇薇特南果(Huehuetenango)

薇薇特南果靠近瓜地馬拉與墨西哥邊境,是非火山產區中,海拔最高、氣候最乾燥的地區。

當地受到來自墨西哥平原吹來的乾燥熱風,使高海拔地區免於霜害,讓咖啡豆能健康生長,並有更長時間累積風味物質。

* 氣溫:20~24°C

* 年降雨量:1219~1422 毫米

* 相對濕度:70~80%

* 海拔高度:1524~1981 公尺

* 產季:1月~4月


聖馬可斯(San Marcos)

聖馬可斯因鄰近塔胡穆爾科火山(Tajumulco Volcano),因此擁有肥沃的土壤,是 8 大產區中氣候最溫暖、降雨量最高的地方。

由於該地區的雨季來得比較早,使咖啡樹也最早開花。

* 氣溫:21~27°C

* 年降雨量:4064~5080 毫米

* 相對濕度:70~80%

* 海拔高度:1311~1829 公尺

* 產季:12月~3月


阿蒂特蘭(Atitlan)

阿蒂特蘭產區位於瓜地馬拉最大的火山湖——阿蒂特蘭湖畔,擁有富饒的火山土壤,有機質含量高。

該產區 90% 的咖啡豆種植在湖泊南側 3 座火山的山坡上,不僅是因為火山土壤能夠提供充足的養分,

還有來自湖面上的冷風造就當地擁有獨特的微型氣候,讓咖啡豆的風味更具特色。

* 氣溫:20~22°C

* 年降雨量:1829~2337 毫米

* 相對濕度:75~85%

* 海拔高度:1524~1707 公尺

* 產季:12月~3月


阿卡特南果(Acatenango)

阿卡特南果為瓜地馬拉著名的高海拔咖啡產區,鄰近持續噴發的富埃戈火山(Fuego Volcano),因此土壤富含礦物質,能夠提供咖啡樹充足的養分;

加上有來自太平洋的陣風與四季分明的季節,不僅能創造有辨識度的風味特色,還有助於進行日曬處理。

* 氣溫:14~31°C

* 年降雨量:1219~1829 毫米

* 相對濕度:70~80%

* 海拔高度:1311~1981 公尺

* 產季:12月~3月


安提瓜(Antigua)

安提瓜位於水火山(Agua Volcano)、富埃戈火山(Fuego Volcano)及阿卡特南戈火山(Acatenango Volcano)包圍的山谷。

其中富埃戈火山為活火山,不定期噴發帶來新鮮火山灰,為土壤補充礦物質;

且土壤中的火山浮石有助於維持水分,避免咖啡受到低降雨量影響。

* 氣溫:18~22°C

* 年降雨量:813~1219 毫米

* 相對濕度:65%

* 海拔高度:1524~1707 公尺

* 產季:1月~3月


弗賴哈內斯(Fraijanes)

弗賴哈內斯鄰近活躍的帕卡亞火山(Pacaya Volcano),該火山最近一次噴發於 2021 年。

儘管有潛在的危險,但其頻繁噴發所帶來的火山灰,成為土壤中豐富礦物質的絕佳來源。

* 氣溫:12~26°C

* 年降雨量:1524~3048 毫米

* 相對濕度:70~90%

* 海拔高度:1372~1829 公尺

* 產季:12月~2月


新東方(New Oriente)

新東方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位於昔日的火山山脈,如今火山休眠,土壤轉為變質岩,有豐富的礦物質。

這份特殊的風土不僅賦予咖啡濃郁的巧克力風味,也使得該地自 1950 年代以來,逐步由貧困地區轉型成以咖啡為經濟命脈的重要產區。

* 氣溫:18~25°C

* 年降雨量:1829~2032 毫米

* 相對濕度:70~80%

* 海拔高度:1311~1707 公尺

* 產季:12月~3月


瓜地馬拉咖啡豆特色 3:處理法

瓜地馬拉咖啡豆的產區大多位處於潮濕多雨的地區,因此普遍採用水洗法;

若追求特定的風味表現,也會根據地區條件,採用日曬法蜜處理或厭氧發酵等咖啡處理法。

 

以下進一步介紹主流的水洗法與日曬法:


水洗法

* 步驟:去果皮、果肉 → 浸泡發酵 、分解果膠→ 清洗 → 乾燥 → 脫殼

水洗法不受氣候條件限制皆可實施,但需有專業的設備與充足的水資源才能順利進行,成本相對較高。

其優勢在於相較其他處理方式,更能掌控發酵過程,使風味表現相對穩定、具可控性。


由於水洗法在處理初期先去除果皮、果肉與果膠等會影響風味的關鍵因素,有助於提高風味一致性,並降低腐敗的機會。

口感方面,水洗豆擁有明亮的酸質,果酸感明顯,整體口感乾淨、清爽。


日曬法

* 步驟:剛採收的果實進行曝曬 → 定期翻動 → 乾燥 → 脫殼

因氣候的緣故,日曬法在瓜地馬拉較不盛行,但仍有小規模產出。

日曬豆在乾燥過程中與果皮、果肉與果膠長時間接觸,通常會帶有明顯的花果香氣,整體的甜感較高,酸度柔和,口感醇厚。

不過,日曬法受限於氣候限制,需有充足的陽光才能進行,且乾燥過程中容易混入雜質,導致風味穩定性相對較低。


【延伸閱讀】:12種咖啡處理法介紹!水洗、日曬、蜜處理、厭氧


瓜地馬拉咖啡豆特色 4:風味特徵

雖然瓜地馬拉咖啡豆風味根據不同風土與微型氣候而有差異,但大致上皆帶有明亮、宜人的果酸。

以下按照 8 大產區,進一步分享各自的風味特徵:

* 科班:帶有獨特的新鮮果香,酒體均衡,整體的風味表現較平均。

* 薇薇特南果:帶有活潑的酸質、常見酒香調性,醇厚度高。

* 聖馬可斯:帶有細緻的花香,酸度明顯,醇厚度良好。

* 阿蒂特蘭:擁有明亮的柑橘酸質與濃郁的香氣,口感乾淨清爽。

* 阿卡特南果:擁有芬芳的香氣、明顯的酸度、均勻的酒體及乾淨且悠長的尾韻。

* 安提瓜:擁有高甜度與濃郁香氣,風味優雅均衡,其中以精品級的「花神」具代表性。

* 弗賴哈內斯:酸度明亮、香氣濃郁、酒體飽滿。

* 新東方:擁有明顯的巧克力風味。


瓜地馬拉咖啡豆特色 5:分級制度

瓜地馬拉的咖啡豆等級是以海拔高度去進行評斷等級,標準如下:

* SHB(Strictly Hard Bean):海拔 1350 公尺以上

* HB(Hard Bean):海拔 1200~1350 公尺

* Semi-HB(Semi-Hard Bean):海拔 1100~1200 公尺

* Extra Prime:海拔 900~1100 公尺

* Prime:海拔 750~900 公尺


【延伸閱讀】:咖啡豆等級超完整指南:8個國家分級標準


挑選瓜地馬拉咖啡豆的 4 大秘訣

認識瓜地馬拉咖啡豆的特色後,想要買來品嚐卻不曉得該如何選擇嗎?

只要根據「產區、處理法、烘焙程度與保存狀況」4 大面向去挑選就不容易踩雷。


1. 產區

瓜地馬拉擁有豐富的微型氣候,加上各產區的地勢、濕度、降雨量皆不同,得天獨厚的產區風土很大程度會影響咖啡的風味表現。

購買瓜地馬拉咖啡豆時,可以按照平日偏好的風味去篩選產區。

例如,若喜歡高甜感可選擇安提瓜產區;若喜歡巧克力風味則可挑選新東方的豆子。


2. 處理法

瓜地馬拉咖啡豆的酸質活潑,透過水洗法能夠提升果酸的風味優勢,使整體口感更加輕盈、乾淨。

如果是想追求高甜感、醇厚度高的風味,也可挑選日曬或蜜處理的豆子。


3. 烘焙程度

以瓜地馬拉咖啡豆而言,市面上比較常見的烘焙程度是淺焙至中焙。

* 淺焙:保留濃郁的花果香氣,酸質明亮、清晰。

* 中焙:堅果、巧克力調性較突出,同時帶有內斂的甜味、酸味與花果香氣,還有淡淡的苦味。


4. 保存狀況

咖啡豆的風味物質會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消散,建議購買剛烘焙好或尚未超過賞味期的品項,確保能夠品嚐到良好的風味表現。

若咖啡豆開封後香氣不明顯,可能是因為存放過久導致香氣揮發;出現異常斑點或咖啡表面的油脂呈現黏稠感,則可能是已經變質,不建議飲用。


【延伸閱讀】:咖啡豆保存的正確方式!4招延長濃醇風味


瓜地馬拉咖啡豆的常見問題

瓜地馬拉咖啡豆建議烘焙程度?

瓜地馬拉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取決於個人喜好,但大多以淺焙~中焙為主流。

淺焙咖啡豆能突出花果與柑橘調,酸質明亮、口感清爽。

中焙咖啡豆較能夠展現迷人的可可香氣,並保留適中的酸度,促使咖啡豆獲得更多層次的風味輪廓。

若期望品嚐到較濃郁的花果香氣,建議透過淺焙才能夠品嚐到美妙風味。


沖泡瓜地馬拉咖啡豆的建議參數?(手沖)

* 烘焙度:淺焙~中焙

* 研磨度:中細研磨,類似砂糖顆粒。

* 粉水比:1 : 15~16

* 水溫:90~93°C。淺焙的溫度範圍可介於 92~93°C,中焙可降至 90~91°C。


註:建議依豆性與風味目標調整,找出最契合的沖煮參數。


透過 1Zpresso 手搖磨豆機,展現瓜地馬拉咖啡豆特色!

想品嚐瓜地馬拉咖啡豆的花果酸香與平衡口感,研磨的均勻度非常關鍵。

透過 1Zpresso 手搖磨豆機,幫助你依照咖啡豆的烘焙度與沖煮方式,精準調整研磨的粗細,避免因顆粒不均而影響萃取,讓風味更穩定且清晰。

無論是淺焙的清新果酸、中焙的柔和堅果調,或是深焙的厚實回甘,1Zpresso 手搖磨豆機都能幫助每一款咖啡豆展現魅力,並深入探索更多的風味可能性。

根據不同的使用需求,1Zpresso 提供多款機型供使用者選擇,無論是手沖還是義式,效率款或省力款,皆可找到相對應的型號。

不僅如此,我們的磨豆機採用免工具拆解設計,方便清潔,避免餘粉造成風味干擾。

立即入手 1Zpresso 手搖磨豆機,開啟你的咖啡風味之旅!


【延伸閱讀】:手沖咖啡器具有哪些?新手必看7種入門工具推薦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