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手沖咖啡器具有哪些?新手必看7種入門工具推薦
俗話說: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新手剛接觸手沖咖啡時,要了解每一個手沖咖啡器具的特性,以及對於味道的影響,再搭配上良好的手藝,才能沖煮出理想的風味。
本篇文章將介紹手沖咖啡的特色、優點與必備的手沖咖啡器具,幫助你對手沖咖啡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7 個必備的手沖咖啡器具
新手剛接觸手沖咖啡時,要先了解器具的用途與對於風味的影響。以下介紹 7 個必備的手沖咖啡器具,幫助你更快上手。
手沖咖啡器具 1:磨豆機
磨豆機分成手搖與電動,兩者各有其特色與優勢。手搖磨豆機的外型輕巧、拆卸方便,適合外出攜帶,推薦給自用或少量沖煮的人;電動磨豆機因為有馬達,使其體積大、重量重,且機器運作的聲音較大,均價比手搖磨豆機高,優點是研磨效率高,適合用於需要大量沖煮的情況,如:公司行號、咖啡廳等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【延伸閱讀】:手搖磨豆機與電動磨豆機該怎麼選?
手搖與電動的差異在於使用的情境,而磨豆機的內部構造則會影響咖啡萃取的一致性與穩定度,大家在挑選的後別忘記了解刀盤大小、刀盤形狀、刻度與馬達穩定度。
* 刀盤大小與形狀:
對於手搖磨豆機而言,刀盤越大,同時接觸到的豆子數量越多,理論上來說會越費力。然而,費力與否還需要考量到刀盤形狀,透過大小與形狀的互相搭配,才能決定費力程度。電動磨機則不需要考量此問題。
* 刻度:
磨豆機的每一格刻度都代表一種咖啡風味。當刻度的間距越細微,能夠呈現的風味就越多元、越細緻。
* 馬達穩定度:
電動磨豆機搭載電動馬達,馬達若不夠穩定,會影響咖啡風味的一致性。
手沖咖啡器具 2:手沖壺

手沖壺是決定水流穩定度的關鍵工具,會影響咖啡粉是否均勻萃取。由於每一款手沖壺的外型與重量皆不同,建議親自試用,確認符合手感與需求再購買。
此外,手沖壺根據外型可分為細嘴壺、寬嘴壺、平嘴壺與鶴嘴壺,以下進一步說明:
【口徑大小】
* 細嘴壺:
壺嘴開口小,出水速度緩慢且穩定,較能精準控制水量與水流方向,適合新手或需要精細控制注水的沖煮方式。若能選擇口徑寬 4~6mm的款式,會更容易掌握沖煮手感。
* 寬嘴壺:
壺嘴面積大,方便快速注水,縮短沖煮時間,適合技巧熟練的人。
【壺嘴形狀】
* 鶴嘴壺:
特殊的尖嘴設計具有導流效果,方便控制水流強度與落點,能夠變化出豐富的注水手法,適合資深的手沖玩家。
* 平嘴壺:
與鶴嘴壺相比,水流較強且快速,對於新手可能較難掌控,但熟練之後便適合創造厚實口感。
手沖咖啡器具 3:咖啡壺
咖啡壺是用來裝咖啡的容器,通常是透明的玻璃材質,有助於觀察萃取狀況。購買時,建議挑選有刻度的咖啡壺,以便掌握沖煮比例。
手沖咖啡器具 4:濾紙
濾紙是用來過濾咖啡中的雜質與油脂,幫助咖啡保留乾淨、純粹的風味。濾紙依顏色、厚薄與形狀不同有多種選擇,適合不同需求的沖泡。
【顏色】
* 未漂白:
顏色為淡淡的咖啡色,沒經過漂白,對環境較友善,可是需要事先浸濕才能降低紙漿味,避免影響咖啡風味。
* 漂白:
顏色為白色,目前大多是用酸素或酵素漂白,比較沒有安全疑慮。
【厚薄】
* 薄濾紙:
過濾的速度快,適合沖泡時間短的深焙豆與細粉。
* 厚濾紙:
過濾的速度慢,適合沖泡時間長的淺焙豆與粗粉。
【形狀】
* 錐型:
最常見的濾紙形狀,搭配錐形濾杯使用。
* 梯型:
與梯形濾杯或自動化咖啡機一起使用。
* 蛋糕型:
與波浪狀的濾杯搭配使用。
手沖咖啡器具 5:濾杯
濾杯的形狀會影響水與咖啡粉接觸的時長,進而改變風味表現。究竟該選哪一種濾杯比較好呢?可以先了解每一種杯型的風味表現再做決定。
【外型】
* 錐形:
底部為單一大孔設計,水流集中,若搭配粗研磨與快速注水,整體萃取速度較快。常見於強調明亮酸質與清爽層次的沖煮方式。
* 梯形:
底部平坦,通常會有 1~3 個小孔,能延長水流停留時間,有助於提升萃取率,常被用於追求甜感與厚實風味的沖煮。。
* 波浪:
杯壁為波浪狀,使濾杯與濾紙之間保有適度的空間,有助於形成平穩的水流,讓萃取更加均勻,風味表現常帶有滑順與平衡感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【材質】
* 陶瓷:
保溫效果良好,避免水溫在萃取過程中大幅下降而影響萃取率,適合沖煮需穩定溫度控制的手法。其風味表現傾向均衡、厚實。另外,陶瓷屬易碎材質,使用時需小心碰撞。
* 玻璃:
保溫效果適中,透明材質方便監控萃取過程,可即時調整注水方式。使用時需小心,以免碰撞而碎裂,若有裂痕或缺角則不建議繼續使用。
* 金屬:
保溫效果偏低,對環境溫度較敏感,建議沖煮前預熱器具以維持水溫穩定。部分金屬濾杯配濾網設計,因此不用額外使用濾紙,會保留較多的油脂,口感滑順厚實。若用到劣質品可能會使咖啡有金屬雜味。
* 塑膠:
保溫效果低,但重量輕、價格親民、不容易撞壞,適合露營或登山使用。若塑膠濾杯保存不當或品質不好,可能會有變色、硬化、融化、裂開等問題,建議入手前需多參考評價,以免影響健康與使用感受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手沖咖啡器具 6:電子秤
電子秤能夠精準測量水與咖啡粉的比例,有助於重現咖啡風味。建議購買防水、有計時功能的電子秤,長期使用較不容易損壞,且方便掌握沖煮時間與萃取率。
手沖咖啡器具 7:溫度計
水溫是影響萃取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,合適的水溫才能讓咖啡展現最佳風味,因此需要溫度計時時查看。通常來說,適合沖煮手沖咖啡的水溫約在 85~95°C 之間,專業的咖啡師會依咖啡豆的烘焙度調整沖煮水溫。原則上,烘焙程度越深,水溫建議越低,避免苦澀味過於濃郁。
購買溫度計時,要確認溫度計能夠承受與顯示到此溫度區間才可以。另外,電子溫度計與水銀溫度計相比,精準度高、反應速度快,更適合用於檢視溫度。
手沖咖啡萃取的 3 大階段
手沖咖啡是將熱水澆在咖啡粉表面,經由濾紙、濾杯過濾雜質後,萃取出咖啡液的一種方式。手沖咖啡相當考驗咖啡師的技術與經驗,因為最終的風味會根據水溫、水量、注水速度、咖啡豆種類及咖啡粉粗細等多個因素的影響。因此,手沖咖啡能夠呈現的味道,比起自動化機器來得更加細緻與豐富。
以下是手沖咖啡的萃取 3 階段:
悶蒸(Bloom)
悶蒸是在大量注水前,先以少量的熱水將咖啡粉床均勻浸濕。其目的有以下兩種:
1. 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與其他氣體,藉由事先少量注水能夠加速排氣。若少了此步驟,可能會影響萃取的均勻度與風味表現。
2. 水碰到乾粉後,會流向阻力小的濕潤區域,若沒有事先讓咖啡粉床均勻濕潤,可能導致水只流經特定路線,容易造成某些部分過度萃取,某些部分則萃取不足。
悶蒸的水量建議為粉量的 2~3 倍,時間是 30 秒左右,數值皆可再根據咖啡豆的研磨粗細、烘焙日期或濾杯流速調整。水溫則依照咖啡豆烘焙程度而定,淺焙豆可用偏高的水溫,深焙豆則適合略低的水溫。
溶解(Dissolution)
溶解是當水經過咖啡粉時,將可溶性風味化合物釋放至液體中的過程,是決定咖啡風味表現的核心機制之一。溶解大致分成前、中、後期,但實際上溶解是一個連續且交錯的過程。不同風味成分因溶解速率不同,在萃取過程中呈現主次變化。
一般而言,酸質和部分芳香物質在早期較快釋放,中期逐漸帶出甜感與結構,後期則可能出現苦澀或收斂感,但多種化合物其實會同時溶出,因此更精確的理解是「風味隨萃取進程呈主次差異」,而不是嚴格劃分為固定的階段。
* 前期:
以酸質與香氣物質為主,如果酸、花果香氣等,口感清爽芬芳。
* 中期:
以甜味物質為主,如焦糖甜味、水果甜味等,增加口感厚度。
* 後期:
多為苦味物質,如煙燻、黑巧克力等,容易讓咖啡變苦澀,使口感深沉濃郁。
擴散(Diffusion)
被溶解的物質經由「擴散」進入水中,最終形成咖啡液。擴散的原理是風味物質由高濃度區域移動到低濃度區域,直至兩邊濃度達到平衡。影響擴散效率的原因有 3 種:
1. 濃度梯度:
風味物質在咖啡粉內部與周圍水體之間的濃度差越大,擴散速率越快。
2. 研磨粗細:
咖啡粉的顆粒越粗,與水的接觸面積越小,擴散速度越慢。
3. 溫度:
水溫越高,擴散速度越快。
4. 外力:
適度攪拌有助於加速擴散;但過度干擾粉床結構可能導致過萃。
手沖咖啡與其他沖煮方式的差異
手沖咖啡與其他沖煮方式相比,最大的特色在於可控性高,每個細節都能影響最終的風味。然而其他沖煮方式有哪些特色呢?以下為你進一步介紹。
1. 義式咖啡(Espresso)
義式咖啡是透過機器所產生的高壓熱水沖泡咖啡粉,萃取出少量且濃郁的咖啡液。
義式咖啡的特色在於其表面會有一層焦糖色的咖啡油脂,風味濃郁且厚實。另外,義式咖啡與美式咖啡有所不同。美式咖啡是在義式咖啡的基礎上加入水,進而稀釋口感,從而降低濃烈的味道。
2. 冰滴咖啡(Ice Drip)
冰滴咖啡是使用冰塊溶化的水慢慢滴入咖啡粉中,由於冰塊的融化速度很慢,所以萃取過程相當費時,通常要 2~8 小時,非常珍貴。
冰滴咖啡的特色是苦味較低、咖啡因較少且富有香氣,口感滑順、好入口。
3. 法式濾壓壺(FrenchPress)
法式濾壓壺簡稱為法壓壺,操作方式非常簡單,只需將咖啡粉倒入壺中並用熱水攪開,浸泡一段時間後,將活塞緩慢按至壺底,過濾出的咖啡液即可飲用。
另外,法壓壺可以透過調整水溫、浸泡時長、咖啡粉粗細等方式獲得不同風味的咖啡。
4. 摩卡壺(Moka Pot)
摩卡壺的構造分成上壺與下壺。上壺的底部空間用來裝咖啡粉,其餘空間則是裝咖啡液,兩者之間有隔層;下壺用來裝水,兩個構造之間有一條連通道。
當水沸騰之後,蒸汽壓會將水經由連通道往上推,穿過咖啡粉進行萃取,最後流入上壺形成咖啡液。風味與義式咖啡相似,具有厚實的咖啡香氣與油脂感,差異在於摩卡壺的酸味與甜感較內斂,義式咖啡的層次感分明。
5. 虹吸壺(Siphon)
虹吸壺由上下兩層構成。上層的底部會鋪濾紙,再把咖啡粉放進去;下壺則是裝水,兩者之間用導管連接。
沖泡原理是當水沸騰後,蒸汽壓將下層的水經由導管推往上層,並與咖啡粉合在一起,攪拌的同時要確認水上升的狀況,當水全部移至上層後就要離開火源,接著等到下壺冷卻後,因為溫度壓力的緣故,咖啡又會回流至下層。
虹吸咖啡的風味較為厚實,苦味較為突出。
6. 愛樂壓(Aeropress)
愛樂壓外型如同針筒,操作方式也十分類似。將桶子內放入咖啡粉和熱水,稍微攪拌一下,接著將活塞筒往下壓,直到咖啡液完全被壓出即為萃取完畢。
愛樂壓的好處是不需要技巧就能操作,且輕巧的體積方便攜帶,很適合出外露營時使用。
結論來說,相較於其他沖煮方式,手沖咖啡的風味變化更具可控性,從水溫、流速、粉量等環節都能自行調整,因此手沖咖啡常被視為展現咖啡豆個性與層次的最佳方式。
如果你想親手打造專屬於自己的咖啡風味,手沖絕對是不可錯過的選擇!
為什麼選擇手沖咖啡?3 大優點一次看
1. 創造自己喜愛的風味
咖啡是一種對沖煮過程高度敏感的食材,會隨著沖煮過程中的眾多變因,呈現出不同的風味。
手沖咖啡則是能夠將變因成為可控的狀態,滿足高度客製化的需求,每個人都可以依照喜歡的風味進行參數調整,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咖啡。
2. 味道更豐富
手沖咖啡的萃取過程較為繁複,但正是這些步驟讓風味更加細緻且層次分明。
從咖啡粉的研磨粗細到水溫、注水速度等因素,都會影響最終的味道,使得手沖咖啡的風味變化性極高。
3. 享受手沖的浪漫
除了味覺上的饗宴,儀式感也是手沖咖啡的魅力之一。
手沖咖啡的每一個步驟都要親力親為,從選擇器具、挑選咖啡豆,到研磨與沖煮,這一段過程會讓你更加投入其中,使得咖啡別具滋味。
手沖咖啡器具推薦!1Zpresso 手搖磨豆機
力氣小首選:ZP6-S 特仕版
ZP6-S 特仕版專為手沖咖啡設計,相容於摩卡壺與 Y3 手壓咖啡機的密封粉杯。搭載省力型六芯大刀盤,無論深焙或淺焙咖啡豆皆能輕鬆研磨,呈現乾淨順口的風味。
其細粉量極少,使咖啡風味層次更為純粹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此款磨豆機曾幫助選手奪下 2023 年世界咖啡沖煮大賽 (WBrC) 冠軍,顯見其穩定性與風味再現度的卓越表現,是追求極致手沖體驗的理想選擇。
-
價格:4,480 元
-
尺寸:5.2 x 19.3 公分
-
重量:680 ± 5公克
-
容量:30-35 公克
義式專用:JMAX / JMAXS
JMAX / JMAXS 專為義式咖啡打造,具備 90 格微調設計,每格精細至 0.00888mm,讓研磨調整更加細膩,並同時支援手沖需求。
由於機身直徑較粗,研磨淺焙的硬豆可能較費力,建議力氣較小的使用者雙手操作,如同騎腳踏車般轉動,或將磨豆機傾斜 45 度,有助於節省力氣。此外,JMAX / JMAXS 配備磁吸粉杯,透過南北極交錯設計,輕輕一轉即可拆卸,平常使用牢固不易脫落。
無論選擇 JMAX 還是 JMAXS,兩者皆搭載相同刀盤,僅手把設計有所差異,讓你依需求挑選最合適的手搖磨豆機。
-
價格:4,580 元
-
尺寸:5.6 x 19.3 公分
-
重量:775 ± 5公克
-
容量:35-40 公克
通用款:XUltra
XUltra 採用上調式調節模式,讓拆裝與歸零更加直觀方便。研磨刻度一圈設有 60 格,每小格精細至 0.0125mm,提供超過 160 種風味選擇,滿足你對咖啡細緻度的追求。
搭載特製七芯小刀盤,研磨均勻且穩定,不僅完美對應手沖咖啡,更全面支援各種沖泡方式,無論義式、摩卡壺或法式濾壓壺,都能輕鬆搭配,帶來卓越的咖啡體驗。
-
價格:3,680 元
-
尺寸:5.2 x 17.2 公分
-
重量:590 ± 10公克
-
容量:25-30 公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