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豆等級超完整指南:8個國家分級標準

判斷咖啡豆的好壞時,難免會參雜主觀意見。為了避免受到個人喜好的影響,以及提供消費者可信、可靠的依據,因此多數咖啡生產國會制定一套可量化的準則,以此區分出等級差異。如果你對咖啡豆等級還不了解,以下內容將介紹常見的評價標準和 8 個國家的咖啡豆等級制度,幫助你以理性、中立的方式進行選購。


咖啡豆等級是什麼?為什麼要分等級?

咖啡豆等級是以生豆(未經烘焙的咖啡豆)狀態進行評價,目的是作為品質參考與定價依據,讓消費者買得安心,並對風味產生合乎想像的預期,也鼓勵農民藉由生產高品質的豆子換取更高的酬勞。

特別的是,世界上沒有統一的分級制度,每一個生產國皆有各自的評斷標準,但多數國家的制度仍圍繞「生長的海拔高度、豆子大小(生豆的尺寸)、瑕疵率與杯測分數」為標準去進行綜合評比。不僅如此,每個生產國的咖啡豆等級標示方式大多都不一樣,如:衣索比亞為 G1、G2,牙買加為 NO.1、NO.2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由於各國對咖啡豆等級的評斷標準略有不同,因此無法直接跨國比較。雖然高等級的豆子通常代表較佳的風味表現,但這並非絕對,仍需綜合考量產地、處理法與個人的偏好等因素。


常見的 4 種咖啡豆等級標準

每個國家針對咖啡豆等級皆有不同的判斷依據,以下介紹較為常見的 4 種咖啡豆等級標準:

1. 海拔高度

海拔越高,氣溫越低,造成咖啡果實緩慢成熟,有助於咖啡豆累積更多糖分與酸質,風味表現更優異。另外,高海拔生產的咖啡豆密度高,較為堅硬,能夠降低裂痕或缺角等瑕疵狀況發生,有助於維持外型的一致性,藉此提高風味品質,因而被當作評斷標準之一。

 

2. 物理特徵

物理特徵包含品種、顏色、水份及豆子大小,但每個國家使用的項目各不相同。其中,豆子大小指的是「生豆的尺寸」,單位為「目」,1 目為 1/64 英吋(0.397 毫米)。篩選方式是將咖啡豆放進金屬篩網,網子的孔洞大小分成 8 - 20 目。數字越大,孔洞越大。

透過物理特徵進行評斷的原因在於確保品質,以及有助於維持咖啡豆的一致性。舉例:當大小不一的豆子在同樣的條件下進行烘焙時,小的咖啡豆會比較快達到理想的烘焙深度,大的咖啡豆則需要花費比較久的時間。因此,在同樣的時間完成烘焙程序,會導致成品的深淺不統一,使得風味不夠乾淨。

 

3. 瑕疵率

瑕疵率是指樣本中瑕疵豆(缺陷豆)所占的比例,而樣本重量根據國家而有不同,例如哥倫比亞以 500 公克為一批,衣索比亞與印尼則採用 350 公克。另外,所謂瑕疵豆指的是有破裂、缺角、發霉、蟲蛀、未成熟等問題,這些狀況都會影響咖啡的風味表現,甚至會有食品安全的問題。缺陷率越低,風味品質越好、越穩定。

 

4. 杯測分數

杯測(Cupping)是量化咖啡豆品質與風味的評斷方式。評分項目包含「香氣(乾/濕)、風味、餘韻、酸質、甜感、平衡、乾淨度、醇厚度、綜合評價、一致性、缺陷」。杯測分數高的咖啡豆通常擁有鮮明的風味和精緻的口感。

 


巴西咖啡豆等級制度

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咖啡生產國之一,其規範的咖啡豆等級制度相當全面。以下根據巴西咖啡產業協會 (ABIC )官方文件進一步說明:

物理特徵

* 大小、形狀:用金屬篩網篩選咖啡豆的尺寸,尺寸區間為 Screen 9 - 17。;還會區別豆子的形狀是扁平豆還是圓豆 。   

* 顏色:生豆顏色能夠反映處理法和儲存狀況,常見顏色有藍綠色、綠色、淡黃色、黃色、棕色、鉛灰色、灰白色等。其中品質優良、新鮮的顏色為藍綠色與綠色,其餘依序遞減。

延伸閱讀:咖啡豆種類大補帖!快速了解品種、產地、處理法、烘焙程度

 

感官判斷

初步區分咖啡種類相關的典型香氣和風味特徵,再經由專業的杯測師進行評判,根據不同的咖啡品種會有不一樣的標準:
* 阿拉比卡:等級從高至低分別為「極柔和、柔和、一般柔和、硬口及里約系列」。其中,里約系列(Riado, Rio, Rio Zona)是帶有不好的碘味,等級最低。

* 羅布斯塔:分法較簡單,等級從高到低是「極佳、良好、普通、異常」。

 

瑕疵率

從 300 公克的樣本中,挑出其中的瑕疵豆與雜質,並根據瑕疵的種類對應不同分數。總分越低,表示瑕疵越少,品質越高。依據總分高低,咖啡豆會被分為 Type 2~8;瑕疵分數超過 Type 8 則會被歸類為「等級外」。

 


哥倫比亞咖啡豆等級制度

根據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(FNC)官方文件明定,咖啡豆需達「Excelso」才能夠出口。要達到此等級必須符合以下條件:


物理特徵

* 大小:咖啡豆的尺寸必須多數在 14 目以上。FNC 官網進一步指出,符合基本規範內的咖啡豆,可再由大到小細分成 Supremo(Screen 17、18)、Extra(Screen 16)、Europa(Screen 15) 、UGQ(Screen 14)。

* 顏色:色澤均一,不能混合。

 


感官判斷

在哥倫比亞的出口標準中,「Excelso」等級的咖啡雖以物理特徵為主要的分級依據,但仍需通過基本的感官品質判斷,不能有發酵、化學、發霉等異常味道。通常會由 FNC 認證的杯測師進行感官確認,以杯測的乾淨度、風味一致性與酸質平衡等作為基本判準。

 


瑕疵率

針對 500 公克的咖啡豆樣本進行瑕疵挑選,常見問題如:發黑的豆子、乾扁的豆子、蟲蛀豆、未成熟豆等。

 


衣索比亞咖啡豆等級制度

根據衣索比亞商品交易所(ECX)訂定的咖啡豆等級制度,共分成 G1 - G9 以及不符合出口標準的 UG(Under Grade,等級以外)。
其中 G1 - G2 被視為品質最好的咖啡豆,以出口為主,G3 - G9 則是內銷為主。以下進一步說明評分標準的細節:


物理特徵

* 大小:由於衣索比亞主要栽種果子較小的阿拉比卡種咖啡,加上當地氣候與種植特性,讓衣索比亞咖啡豆的豆子偏小,因此衣索比亞並未將尺寸大小列為分級標準。,只要有良好的杯測品質、缺陷數量少,仍能夠成為精品級的咖啡。

* 顏色:最優良的顏色為藍綠色或綠色,黃色、棕色、灰色則有可能是存放太久或有保存不當的問題。

* 氣味:帶有青草味與新鮮的豆子味才能夠進行分級,若有霉味、異味則是需淘汰的缺陷豆。

 

瑕疵率

從 300 公克的咖啡豆中計算出瑕疵豆的數量。
瑕疵分為主要瑕疵與次要瑕疵,豆子一旦出現主要瑕疵通常就會失去精品資格,常見狀況為黑豆、發霉、異物等狀況;次要瑕疵則是破碎、輕微蟲蛀等。

 


感官判斷

杯測佔整體評分的 60%,幾乎能夠左右咖啡豆的最終等級。評分項目包含「香氣(乾/濕)、風味、餘韻、酸質、甜感、口感、綜合評價、一致性、缺陷」。
通過 G1 - G3 等級的咖啡豆,會再經由杯測劃分為更高階的 Q1 與 Q2 兩個等級:
* Q1:杯測分數 ≥ 85 分 → Excellent Specialty

* Q2:杯測分數 80~84.99 分 → Very Good Specialty

* 非 Q 等級認證豆:分數 < 80 分
 

延伸閱讀:耶加雪菲是什麼?了解風味特色、分級制度與沖煮方式推薦


印尼咖啡豆等級制度

印尼為羅布斯塔的主要生產國之一,同時也有種植阿拉比卡,當局的規範標準同時涵蓋這兩大咖啡品種。特別的是,印尼咖啡豆在進入評分程序以前,皆需要滿足基本條件才有資格參與後續流程,否則將無法進入正式的評分與分級流程。審查條件為以下 4 項:

* 活蟲檢查:基於食品安全與動植物防疫規範,生豆不得出現任何活蟲。

* 氣味評比:沒有發霉或腐爛的異味,並同時具備新鮮生豆該有的乾淨氣味。

* 水份含量:無論是水洗法還是日曬法,水份含量皆不得超過 12.5%,避免發霉與變質。

* 雜質含量:非咖啡豆的物質(如石頭、木屑、植物碎片)不得超過 0.5%,以維持豆子的純淨度與加工效率。

 

物理特徵

印尼咖啡豆的物理特徵優先評估豆子大小,標準根據不同的咖啡豆品種與處理法而有差異,詳細如下:
 

咖啡豆品種 豆子大小(Screen Size)
阿拉比卡 16
15
13
羅布斯塔-日曬 16
9
羅布斯塔-水洗 19
16
14

 

瑕疵率

印尼咖啡豆等級的核心判斷指標為「瑕疵率」,豆子大小雖然也有明確規範,但並非首要因素。評斷方式是從 300 公克的咖啡豆中取樣篩選,根據瑕疵值評定等級,整體可分為 6 個等級。

等級 瑕疵值 説明
Mutu 1 0 - 11 最高品質,主要為精品級出口用豆
Mutu 2 12 - 25 優質出口豆
Mutu 3 26 - 44 一般出口豆
Mutu 4(視品種區分) 45 - 80 阿拉比卡專用
Mutu 4a(視品種區分) 45 - 60 羅布斯塔專用
Mutu 4b(視品種區分) 61 - 80 羅布斯塔專用
Mutu 5 81 - 150 內銷專用豆
Mutu 6 151 - 225 再加工專用

 

雖然官方文件沒有明確提及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為何在 Mutu 4 有分級上的差異,但推測可能與商業考量有關。特別是羅布斯塔在印尼的生產量遠高於阿拉比卡,且多用於即溶咖啡、配方豆或大量出口需求,因此在 Mutu 4 區間內再細分,能幫助出口商與收購方更精確掌握商品價值與品質範圍。


肯亞咖啡豆等級制度

肯亞以出產高品質的阿拉比卡聞名,具有明亮的酸度、飽滿的醇厚度及馥郁的香氣,是相當重要的咖啡出口國之一。肯亞的咖啡豆等級制度相對簡潔,是按照豆子尺寸分成 8 個等級。

 

物理特徵

根據肯亞咖啡交易所(NCE)的資料,以下介紹 6 個等級的尺寸與特色:

等級 豆子大小 說明
AA 18 健康的大型咖啡豆,擁有明亮適中的酸質,帶有葡萄酒香與花果香,被認為有較佳的杯測潛力。
AB 16 - 17 中大型咖啡豆,約佔所有等級的 40%,風味表現仍十分優秀。
PB 17 外型圓潤,而非單面扁平的豆子,被認為風味更加濃郁。
E 21 兩顆咖啡豆為連體,所以體積碩大,又被稱為大象級咖啡豆。
C 12 - 14 體積小,酸質較為明顯,適合用於混豆或是內銷。
TT 16 - 20 從 AA、AB 豆透過氣流機器篩選出來的咖啡豆,雖然體積適中,但密度不高,影響風味表現。
T 12 以下 由 C 級豆篩選而來,為狀況明顯的缺陷豆。
MH/ML x 自然掉落的咖啡豆,採用日曬處理法,酸味凸出。


肯亞咖啡豆為了完美呈現豐富的酸質與果香,因此多以水洗法處理。而等級較低的 MH/ML 有時會經由日曬處理,雖然不常見於精品咖啡市場,但內銷或是做成配方豆時仍有一定市場價值。另外,TT 等級以下的咖啡豆因瑕疵率較高或風味表現不穩定,更常作為即溶咖啡或是其他用途。


風味標準

大家買肯亞咖啡豆的時候,除了 AA、AB 的尺寸分級之外,也會看到 TOP、PLUS、FAQ 等字樣,這些是由出口商或貿易商針對風味制定「自行定義」的等級,並非 NCE 官方標準。
* TOP:通常代表杯測表現佳,具明亮酸質與清晰果香。

* PLUS:表示風味穩定,達到一定品質門檻。

* FAQ(Fair Average Quality):指符合某一平均品質的豆子,通常為一般出口等級的保證。

 

正因為這些標準不是由正式官方單位統一訂定,因此存在主觀差異,也就代表不同廠商的等級無法互相比較。消費者在選購時,可將這些標示視為豆子風味的進一步參考,但仍應搭配豆種來源、處理法與烘焙廠牌等資訊,綜合判斷品質與風味。


瓜地馬拉咖啡豆等級制度

有別於其他國家的咖啡豆等級制度是由政府制定,瓜地馬拉是由民間非營利組織 Anacafé 協助管理,主要以種植的海拔高度作為評斷標準,並賦予相對應的等級。
 

等級 海拔高度(公尺) 備註
極硬豆(SHB)/極高海拔生長豆(SHG) 1350 以上 SHB(Strictly Hard Bean)與 SHG(Strictly High Grown)為同義詞,常被用於出口標示,代表最高品質。
硬豆(HB) 1200 - 1350 密度較高,被認為酸味與乾淨度表現佳
半硬豆(SH) 1100 - 1200 市場上有時會混用 SH 與 SHB 名稱,需留意實際海拔資訊
特優質(EP) 900 - 1100 中海拔區域豆子,風味較柔和
優質(P) 750 - 900 多用於內銷或配方豆基底

 

哥斯大黎加咖啡豆等級制度

哥斯大黎加主要生產阿拉比卡,為了保障阿拉比卡的高品質聲譽,甚至曾經立法禁止栽種羅布斯塔,但考量到市場需求量增加及氣候變遷因素,後來開放允許在特定區域栽種。
該國的咖啡豆等級是按照海拔高度區分,並且只適用於阿拉比卡豆。
 

等級 海拔高度(公尺) 說明
極硬豆(SHB) 1200 以上 密度高、風味細緻,被認為是精品豆
優質硬豆(GHB) 1000 - 1200 風味均衡、酸甜適中
中等硬豆(MHB) 487 - 1000 多用於內銷或配方豆

 

牙買加咖啡豆等級制度

牙買加咖啡豆等級根據豆子大小區分,整體分為兩大類型:藍山咖啡(Jamaica Blue Mountain)與牙買加高山咖啡(Jamaica High Mountain)。這兩類分級方式相同,差異在於是否來自法定的藍山產區。

 

藍山咖啡

藍山咖啡來自牙買加東部藍山山脈的法定產區,等級可細分為 No.1、No.2、No.3、圓豆,共 4 種等級。這 4 個等級皆要符合「乾淨的杯測、豆子顏色為藍綠色至綠色、良好的烘焙品質、中等至強烈的香氣、適中的口感、3% 以內的瑕疵率」等條件,並透過生豆尺寸區分等級。
* No.1:Screen 17/18

* No.2:Screen 16

* No.3:Screen 15

* 圓豆:Screen 10

 

牙買加高山咖啡

在藍山咖啡法定種植區域以外的咖啡豆,即為牙買加高山咖啡,同樣需經由官方認證才能販售。分級方式同樣是以豆子大小為主,共分成 3 個等級。
* High Mountain:17/18 目

* Jamaica Prime:16 目

* Jamaica Select:15 目
 

 


咖啡豆等級高低的影響

經過篩選並獲得相對應等級標章的咖啡豆,代表瑕疵少、品質穩定、風味一致性高,能夠幫助消費者作為購買依據。在市場上,等級高的咖啡豆大多能夠符合精品咖啡的標準,因而擁有較高的經濟價值,對於出口國與農民皆是一件好事。


不過,需要注意咖啡豆等級高低只是一個品質指標,與「好喝程度」無直接相關。建議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豆子,不要有等級迷思,選擇符合口味的品項才能擁有良好的咖啡體驗。

 


破解咖啡豆等級常見迷思

濾掛包咖啡要看等級嗎?

濾掛包通常不會標示咖啡豆等級。若是對品質稍有要求,建議購買精品咖啡豆研磨而成的濾掛包,並根據咖啡豆品種、產地、處理法等細項進行挑選。如果追求更好的咖啡品質,更推薦挑選「咖啡豆」,等到需要的時候再研磨沖泡,較可以完整保留咖啡香氣。

延伸閱讀:咖啡豆保存的正確方式!4招延長濃醇風味

 

未標示等級的咖啡豆建議買嗎?

可以。咖啡豆等級只是參考依據,並非必須條件。部分品牌可能會為了產品包裝的美觀,或是其他行銷上的考量而沒有標示。對品質要求的人,建議向店家詢問清楚,或是購買有清楚標示的咖啡豆,避免疑慮。

 


1Zpresso 磨豆機為你呈現高品質風味

咖啡豆等級對於咖啡品質的影響固然重要,但沒有良好的磨豆機,等級再優異也無法完整釋放其豐富的滋味。擁有一台穩定性高的磨豆機,有助於呈現一致的風味,還可以高度還原你喜愛的味道。而 1Zpresso 手搖磨豆機致力於提供穩定又均勻的研磨表現,無論是喜愛手沖的儀式感,還是追求義式機器的方便性,皆可以找到對應的機型。


* 【KUltra 手搖磨豆機】:具有特製的七芯大刀盤,提高研磨效率,且調節刻度為 0.02 mm,提供超過 100 種風味選擇。同時支援手沖、義式雙重需求。

* 【XUltra/XPROS 手搖磨豆機】:配備七芯小刀盤,調節刻度為 0.0125 mm,適合力氣小、想嘗試多種風味的人。手沖、義式機器皆可搭配使用。

* 【Q 手搖磨豆機】:搭載省力的七芯小刀盤,且積體重量輕,適合外出旅遊隨身攜帶。

 


另外,我們知道許多人在意磨豆機的清潔問題,因此 1Zpresso 特意將全機身設計成可拆卸的零件,無需工具,只靠雙手就能夠輕鬆拆解與組裝,方便深入每一個細節做清潔,避免風味殘留及衛生疑慮。

如果你想嘗試多種咖啡風味,以及享受手沖咖啡器具的樂趣,推薦你添購一台精確還原風味的 1Zpresso 手搖磨豆,享受浪漫又專業的咖啡時光。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